1、趙州橋修建於605年至618年,這一時期屬於隋朝統治階段。而率先開啟石拱橋這一新式橋梁建造風格的人則是當時一位名叫李春的石匠。
2、李春在設計這座橋時同時考慮到瞭行人來往以及車馬通行的便利性,為此他特地將拱高與跨度的比例設計成1:5。按照這一設計建造出來的趙州橋,其拱高約為7米,大拱的跨度則約為37米。在大拱之上,李春又在其左右兩側各設計瞭兩個小拱。這樣一來,既增加瞭美觀度,同時也提升瞭泄洪便利性。為瞭實現行人與車馬錯道行走,李春還將橋面設計成瞭三道,其中左右兩道供行人使用,中間道則主要走車馬。
3、至今已存在一千四百餘年的趙州橋從未發生過坍塌。究其緣由,一來是因為這石拱橋本就建得牢固,二來則是因為期間曾有過多次修繕。趙州橋在792年的時候迎來首次修繕,此時距離它建造出來已快要接近兩百年。據《新修石橋記》的記載可知,趙州橋因大水沖擊而出現橋臺下沉、小拱欹斜崩裂等問題,為此人們對它展開瞭修繕。待進入宋朝之後,趙州橋因鑿鐵腐蝕脫落而出現側傾,故而於1066年展開第二次修繕。
4、進入明朝之後,趙州橋曾前後修繕過四次。其中在嘉靖皇帝統治下的1562年至1563年,趙州橋的橋面因轍痕嚴重而變得不再平坦,故而重新鋪設瞭橋面石。而待鋪好新的橋面石之後,人們又接著對碼頭以及欄檻柱腳展開瞭修繕。沒過多久,趙州橋又因停靠在橋下的船民不小心引發火災而再一次修繕。等到瞭萬歷年間,趙州橋的橋面因車輛行駛而再一次出現破損,故而又於1597年展開修繕。
5、在這之後,趙州橋的第七次修繕工作直至1821年才展開。此後因為戰亂的緣故,趙州橋直到新中國成立才迎來新一輪修繕。這輪修繕工作開始於1955年,後於1958年完工。
最新评论